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发布 专家解

中新网北京9月21日电 (记者 李亚南)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如何才能加强社会公众对这一疾病的正确认识,如何关注和提升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指导、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的主题为“从容面对 用爱照护”的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主题宣传活动21日在线开播。此次活动发布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
据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思维混乱、判断力下降等脑功能异常和性格行为改变等。据全球数据,大约每3秒就增加一位痴呆患者,目前患者数量约5000万,其中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21日发布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包括:接受疾病的诊断、认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从容谈论阿尔茨海默病、安全是首要的问题、行为也是一种表达、不要过度保护、构建老人满意的丰富生活、家庭成员是共同的护理伙伴、照护者也是普通人、让环境变得友好并发挥作用等10条信息内容。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副主任解恒革对核心提示进行解读时表示,积极的预防和干预能够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要知晓并警惕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迹象,包括:很快忘掉刚刚发生的事情;完成原本熟悉的事务变得困难;对所处的时间、地点判断混乱;说话、书写困难;变得不爱社交,对原来的爱好失去兴趣;性格或行为出现变化等等。
他还指出,认识不同阶段阿尔茨海默病的表现,会让照护者的心理更有准备,所制定的照护计划更为合理,有助于规划不同时期的人力、生活、照护安排。早期症状如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变得健忘、可能出现交流障碍、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丧失时间定向力等;中期症状包括对近期的事件和人名变得非常健忘、理解时间和地点困难、交流困难、个人生活自理需要帮助等;晚期症状包括通常不知道时间和地点、难以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无法认出家人、生活无法自理、在家里找不到路等。
解恒革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是漫长的,充满了挑战性、不确定性,也充满了亲情和智慧。没有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灵丹妙药,照护本身就是灵丹妙药。
此次发布的“核心提示”再次提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安全问题。“黄手环行动”是2012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央视新闻中心共同发起的社会公益项目,其主题以关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切入点,倡导“给生命的两头以同等关爱”。截至2019年底,该项目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内共计发放黄手环97.9万只,其中微信黄手环71.1万只、定位黄手环1.9万只、防走失定位贴24.9万只。(完)
请您联系宁明新闻在线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 | 上海肿瘤领域最高奖项颁奖 凸显肿瘤诊治精准化 2020-10-17 |
· | 秋高气爽蟹黄鱼肥,但痛风患者们要注意了 2020-10-17 |
· | 江西一医院发现RH血型新基因型 刷新全球血型数 2020-10-17 |
· | 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2020-10-17 |
· |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流感发病下降明显 2020-10-17 |
· | 中药材质量现状堪忧 亟需有“地头”到“床头” 2020-10-17 |
- 上海肿瘤领域最高奖项颁奖 凸显肿瘤诊治精准化
- 秋高气爽蟹黄鱼肥,但痛风患者们要注意了
- 江西一医院发现RH血型新基因型 刷新全球血型数
- 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 我国抑郁症患病率达2.1%
- 北京市卫健委:北京流感发病下降明显
- 中药材质量现状堪忧 亟需有“地头”到“床头”
- 首本太极拳蓝皮书发布 致力于太极拳传承与发展
- 公共卫生防疫设备场景体验馆国家会展中心开馆
- 中国肝胆胰外科专家厦门探讨提升诊疗水平之道
- 开学季“小眼镜”增多 矫正治疗要“量眼定制”
- 干眼发病率逐年上升 专家:干眼严重会致盲
- 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开幕 线上线下促中医药融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照护核心提示发布 专家解
- 东北亚中医药博览会长春开幕 各方共谋“疫后”
- 首都医科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与联仁